內容來自YAHOO新聞
該學巴菲特不留財產給小孩?(盧燕俐)
新頭殼newtalk
一位長輩問我,「該留給孩子多少財產比較恰當,既保障到孩子未來的生活,又不會讓他們失去賺錢的動力?」財產分配確實是個難題,處理不好,輕則孩子「恃財而驕」,變成敗家子;重則手足互告,形同陌路。
這些年來,股神巴菲特捐產行善的言論,最被熱烈討論。早在2006年,他就已承諾將捐出85%的資產,也就是大約374億美元,作為公益,當時他還說了這一段話,引起各界共鳴:「我打算留給子女剛好夠用的財產就好,讓他們覺得可以做任何事,但又不至於多到什麼都不必做。」
然而,「剛好夠用」的定義是什麼?顯然富豪的標準和市井小民截然不同。根據外電報導,巴菲特在2012年,歡慶82歲大壽時,針對三個孩子所各自設立的基金會,每人又再追加6億美元捐款,累計每個孩子各自得到的捐款共高達26億美元。
網頁設計公司
26億美元,折合台幣多達780億元,相信夠孩子們吃穿三輩子了。如果,巴菲特的孩子們真的有利用這筆錢積極行善,外界也不會有太多質疑,壞就壞在,捐款不是來自巴菲特的現金,而是來自巴菲特旗下波克夏海瑟威公司的股票,有心人不免解讀成:這似乎是一個以慈善捐款為名,行逃避遺產稅之實的行為。
到底巴菲特是不是刻意逃稅,並非本文焦點,而是連口口聲聲都強調要捐出99%財產的股神,骨子裡想的都是:該如何多留一些資產給孩子,讓他們無須過苦日子,更遑論台灣許多高資產族,也會為財產規劃傷透腦筋。
我沒有小孩,並無資格討論該給下一代多少財產,但觀察到低薪高房價現象,短期難以扭轉,因此,我建議這位長輩,「與其送孩子金山銀山,或一堆保單,不如給他們一間房子,或幫忙出頭期款,讓孩子有遮風避雨的地方,無須為了拼命存頭期款,犧牲生活品質或其他的人生夢想,這應該是最單純又實際的禮物!」
除了房子外,我認為,其他現金和資產則不用多給,免得孩子失去奮鬥向上的決心。但說也奇怪,在不少孩子心中,幾乎認定「爸媽的財產就等同於我的財產」,一旦分配到的金額自覺不如預期,反倒翻臉不認人。
我的一位女性朋友,老公因病辭世,強忍著悲痛處理後事,沒多久,保險理賠金額申請下來,共有一百多萬元,她決定把這筆錢當作安家費,存在銀行定存。大學剛畢業的兒子知道後,氣沖沖的來前理論,「我是爸爸的兒子,我有權分一半!」也不管保險受益人名字明明寫的就是媽媽,硬要分一杯羹。
為了平息兒子的怒火,最後媽媽還是拿出了30萬元,一邊感嘆著,「真是教子無方啊!」另一邊才驚覺,財產規劃是多麼重要的課題,可惜自己和先生並沒有做好準備。
看到身邊親友,上至富豪,下至平民,幾乎都會為了分財產而勾心鬥角,建議想要在死後圖個寧靜rwd網頁設計的人,生前透過法律和各種理財商品,進行完整的財產分配,應該是比較可行的方式。
作者:盧燕俐(財經媒體人、理財專家)
(圖:達志影像/美聯社資料照片)
新聞來源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該學巴菲特不留財產給小孩-文-盧燕俐-171413799.html
ECD4CFB1C6E3FF4B
留言列表